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策文件 > 辦公室文件
發布機構: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索 引 號:
標     題: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霍州市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2-04-22
文     號: 霍政辦發〔2022〕6號 發布日期: 2022-04-29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 主 題 詞: 減災救濟
【字體: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有關單位:

《霍州市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4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

霍州市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臨汾市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1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2021年我市發生地質災害7起,損毀房屋18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95萬元。其中崩塌6起,滑坡1起,災情等級均為小型。從分布區域上看,辛置鎮5起,大張鎮1起,南環辦1起。

二、2022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一)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現狀

截至2021年底,全市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141處,共威脅人員2251人,威脅財產6806.08萬元。按類型分:崩塌42處、滑坡15處、泥石流9處、地面塌陷75處,按分布區域分:辛置鎮37處、白龍鎮24處、李曹鎮8處、大張鎮6處、三教鄉6處、師莊鄉18處、陶唐峪鄉18處、南環辦12處、北環辦5處、開元辦1處、退沙辦6處。全市地質災害隱患多、分布廣、威脅重,其中高易發區面積267.4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4.8%;地質災害中易發區面積294.4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8.3%;地質災害低易發區面積206.5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6.9%。

(二)2022年氣候趨勢預測情況

預計2022年,春季全市降水量在55~85毫米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2成。季平均氣溫在10.3~14.7℃之間,與常年持平。夏季全市降水量在160~300毫米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4成。季平均氣溫在22~26℃之間,較常年偏高0~1℃。高溫天氣接近常年,盛夏期間全市各地可能出現局地暴雨洪澇和季節干旱,相關部門請注意做好防洪抗旱準備工作。秋季全市降水量在120~170毫米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成。季平均氣溫在9~13℃之間,較常年偏高0~1℃。

(三)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

一是重點項目建設如黎霍高速公路、提升改造普通干線公路等級、改造縣鄉公路建設等,這些工程建設活動中切坡、棄渣堆放等極易引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二是隨著黃土地區的中小城鎮規模日益擴大、鄉村振興等力度加大,因地理環境受限建設工程不斷向山地拓展形成黃土高陡邊坡,由此引發的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三是在大力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善綜合運輸通道網絡、經濟開發區建設過程中引發的崩塌、滑坡災害誘發可能性較大。

(四)地質災害趨勢預測結論

預測2022年全市地質災害數量較2021年增多或持平,主要災害類型為崩塌、滑坡。因去年秋季霍州市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水天氣侵襲,降水量累計是歷年同期降水量的五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極端性等特點突出,今年春季凍融期受去年強降水影響,預測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數量較2021年偏多;汛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數量較2021年同期持平或偏少,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三、2022年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霍州市西南部、北部,沿汾河兩側的黃土丘陵區和礦山開采區是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區域,面積267.49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34.8%。

(一)師莊鄉西南部

該區域位于霍州市北部,涉及師莊鄉曹洼山、西莊村、南莊村、周村、古道垣村、李雅莊村、陳家山頭村、朱家嶺村、坡底村、陳家莊村、老張灣村、蔡家溝村、南坡村、新四村及退沙辦姚村一帶大部分地區,面積102.3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13.3%。該地貌為破碎黃土塬,地形起伏大,黃土沖溝發育,沖溝一般深30-60m,寬50-100m,呈“V”字型。黃土節理發育,含大孔隙,屬松軟土類型,谷坡出露的基巖表層風化破碎,節理發育。該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石盒子組、第三系、上更新統和中更新統地層,巖性主要為黃土、軟弱相間層狀砂頁巖。該區人類工程活動較為強烈,主要人類工程活動為地下采煤活動,該區屬于李雅莊煤礦和什林煤礦采空區范圍內,對地質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區地質災害類型有滑坡和地面塌陷,主要以地面塌陷為主。

(二)白龍鎮中北部

該區域位于霍州市西部,涉及白龍鎮韓南莊村、澗莊村、前柏木溝村、前馬嶺村、養馬嶺村、蔡家莊村、師家莊、虎頭山村、賈垣村,退沙辦許村、朱楊莊村,白龍鎮牛腰村、白龍村、寺莊村、柳樹腰村一帶大部分地區,面積58.6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7.6%。該地貌為梁峁狀黃土丘陵,黃土沖溝發育,黃土節理發育,含大孔隙,屬松軟土類型,沖溝出露的基巖表層風化破碎,節理發育。該區構造主要為退沙-白龍斷裂帶,該斷裂帶北東至李雅莊村,南西至汾西縣團柏村,長15km,寬5km,由數條正斷層組成。斷裂走向NE30~40o,傾向大多為北西,傾角60~80o。斷裂發生于石炭-二疊系地層,斷距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該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石盒子組、二疊系下石盒子組、第三系和中更新統地層,巖性主要為黃土、軟弱相間層狀砂頁巖、碎屑巖。該區人類工程活動較為強烈,主要人類工程活動為公路切坡、削坡建房和地下采煤活動,該區位于白龍礦采空區和力拓煤礦重復采動區范圍,這些人類活動都對地質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區地質災害類型有滑坡和地面塌陷,主要以地面塌陷為主。

(三)辛置鎮東部

該區域位于霍州市西南部,涉及大張鎮河底村,辛置鎮下馬洼村、新村、前河底村、辛置村、北益昌村、北泉村,陶唐峪鄉成莊村、南程村、南王村、南杜壁村、南李莊村、琵琶垣村、桃花渠村一帶大部分區域,面積106.5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13.9%。該地貌為破碎黃土塬,地形起伏大,黃土沖溝發育,沖溝呈“V”字型。黃土節理發育,含大孔隙,屬松軟土類型,谷坡出露的基巖表層風化破碎,節理發育,構造發育,構造主要為赤峪斷裂,該斷裂展布于辛置凸起的東部,北起南王莊,南到洪洞南溝村一帶,全長13km,斷裂總體走向為北北東,斷面傾向西,高角度正斷層。形成于燕山運動時期,錯斷石炭-二疊系地層。該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石盒子組、二疊系下石盒子組、第三系、早更新統和中更新統地層,巖性主要為黃土、軟弱相間層狀砂頁巖、碎屑巖。該區人類工程活動較為強烈,主要人類工程活動為公路切坡、削坡建房和地下采煤活動,該區處于辛置礦與豐裕礦重復采動區,這些人類活動都對地質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主要以地面塌陷為主。地質災害發育較多,地質災害高易發。

四、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任務

(一)做好年度預測研判,突出關鍵節點防控

各鄉(鎮)、街道辦要做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自然資源部門應會同住建、交通、水利、應急、氣象、地震等部門進行年度地質災害趨勢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合理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并結合降水趨勢、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及地震等情況,定期、及時組織趨勢會商,分析預測災情險情和重點防治方向。

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各鄉(鎮)、街道辦及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關注冰雪凍融期、汛期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加強督促檢查,壓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技術負責人的責任。加強預警預報,做好協作聯動,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預測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提升預警預報精準度。全力做好應急準備,應對突發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堅決落實值守值班制度,補充應急救災物資,保障地質災害應急出動、巡查排查和監測防范車輛;在強降雨期間安排專人對高危隱患點駐點值守,強化臨災處置能力;汛期“七下八上”重點時段,要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和專業技術支撐單位駐鄉進村,做好支撐服務。

(二)全域開展隱患排查,強化宣傳培訓

各鄉(鎮)、街道辦要全區域分時段深入開展隱患排查。一是從3月2日開始對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開展為期2個月凍融期隱患全面排查;二是突出排查重點,重點排查黃土丘陵區、旅游區、交通干線、工礦施工區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城中村、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聚集區;三是把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臨坡住房安全隱患作為風險排查的關鍵,堅決做到全覆蓋、全方位、不留死角,查清安全風險,摸清隱患底數,圈定重點防范區。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認真總結2021年度避險成功的9個案例的經驗和做法,發揮主流媒體宣傳作用,在電視臺播放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片。制作宣傳手冊、活頁、掛圖、動畫等防災減災宣傳資料,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時機開展廣場式防災減災宣傳,提高人民群眾“識災、防災、避災”能力。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人員培訓。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縣、鄉、村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和隱患點群測群防員全員培訓,提高監測監控、預警預報和履職盡責能力。要因地制宜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受威脅群眾開展應急避險演練,使群眾樹立避災意識、熟悉避災信號、掌握避災路線、熟知避災地點,確保遇險時能夠有序快速撤離,不斷提高各部門指揮決策、協同配合、應急響應、搶險救援和后勤保障能力。

(三)堅持“人防+技防”并重,不斷提高監測水平

各鄉(鎮)、街道辦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充分發揮地質災害防治“第一道防線”作用,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確保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全覆蓋;汛期自然資源與氣象部門要強化風險預警,實現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全覆蓋。持續加大地質隱患點監測預警應用范圍,提升科技防災能力,充分發揮退沙辦什林村和白龍鎮白龍村2處已安裝普適型和白龍鎮牛腰村專業監測儀器設備的作用,實現科學防范、重點防范、精準防范。

(四)加快實施工程治理,推進避險搬遷任務

各鄉(鎮)、街道辦要加快推進各級財政投資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發揮工程措施防災減災效益。對無法納入搬遷避讓的高危隱患點,要加大應急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險投入,切實消除災害威脅。加快實施避險搬遷,明確時間進度,2022年50戶搬遷任務5月底前全面開工,年底前全部竣工。已實施搬遷的,舊房必須全部拆除,堅決防止人員回流,具備復墾條件的,要按時完成土地復墾。強化避險搬遷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搬遷戶信息管理,及時健全完善搬遷工作資料,確保資料規范、齊全、真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辦是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對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要高度重視,強化政治擔當;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早對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明確目標任務和職責分工,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全民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格局;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充分認清當前地質災害防范的嚴峻形勢,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協調聯動。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嚴格按照“誰建設、誰負責、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全面落實有關單位防災主體責任;自然資源、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管理、教育、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氣象等單位要按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聯防聯控的日常聯動協調機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職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加大經費投入。要切實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監測預警、群測群防、隱患調查排查、搬遷避讓、工程治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保障所必需的交通、通訊、物資器材等裝備的更新、采購;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保障及時、計劃分配科學、運行運轉暢通、作用發揮高效。不斷強化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隊伍建設,全面改善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切實增強業務基礎能力,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各級各部門要堅持24小時值守應急制度,帶班員、值班員要保持24小時在崗和通訊暢通,嚴格執行國家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信息上報規定和地質災害災情信息上報制度,確保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各類地質災害險情信息,不得遲報、誤報、瞞報。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玩忽職守、措施不到位、反應不及時、處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



相關解讀: 《霍州市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單位: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07003720號  網站標識碼:141082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霍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晉公網安備 14100002000660號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