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單位: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07003720號 網站標識碼:141082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霍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發布機構: |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索 引 號: | |
標 題: |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霍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3-12-04 |
文 號: | 霍政辦發〔2023〕48號 | 發布日期: | 2023-12-08 |
主題分類: | 國土資源、能源 | 主 題 詞: |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
《霍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2月4日
?
?
(此件公開發布)
霍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
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強化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臨汾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霍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霍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按照《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2019年修正)、《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開展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晉自然資發〔2020〕22號)等相關文件要求,結合霍州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際,編制《霍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山西省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的組成部分,是落實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加強礦產資源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以及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性文件,也是編制其他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基礎。
《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2021-2025年為規劃期,展望到2035年。
?
第一章?現狀與形勢
?
第一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
霍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北端,地處東經111°38′00″—112°03′00″,北緯36°26′00″—36°42′00″之間,北與靈石縣接壤,南與洪洞縣相連,西與汾西縣相鄰,東依太岳山與沁源、古縣相毗鄰?;糁菔休?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3個鄉,127個行政村,25個社區,全市總面積765.49平方千米。
霍州市交通條件便利,南同蒲鐵路、G108、祁臨高速、S70高速、S224省道、市鄉油路、鄉村公路,構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2020年霍州市地區生產總值81.08億元,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04億元,增長4.9%;固定資產投資23.32億元,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1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65元,增長4.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8元,增長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8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4.5:49.3:46.2。
?
?
霍州市境內礦產資源種類較多,截至2020年底,境內已發現24種礦產。礦產資源主要有能源礦產1種(煤),金屬礦產6種(鐵、銅、鉛、金、鋁土礦、稀土),非金屬礦產17種(石灰巖、白云巖、石膏、磷、硫鐵礦、矽線石、耐火黏土、長石、石英巖、砂巖、重晶石、石墨、磚瓦黏土、建筑用砂、陶瓷土、高嶺土、地下水)。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煤、石灰巖、建筑用砂、磚瓦黏土4種。
(一)煤炭
煤炭是我市的主要礦產,全市含煤總面積596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的78.8%,主要分布于白龍鎮、辛置鎮、退沙辦、師莊鄉李雅莊村、大張鎮下樂坪村等,煤質主要為肥煤和焦煤。截至2020年底,霍州市剩余煤炭資源儲量22億噸。
(二)金屬礦產
我市金屬鐵礦以山西式鐵礦為主,品位TFe40-50%,主要分布在陳村、什林村、東灣村一帶,規模小、變化大,探明資源量僅36萬噸,目前暫未開發利用。
鋁土礦主要分布在什林地區的汾河兩岸,累計查明資源量1314.33萬噸。近年來隨著國家整裝勘查的進一步推進,我市什林一帶鋁土礦資源有待進一步勘查并開發利用。
(三)非金屬礦產
我市非金屬礦產主要開采礦種為石灰巖,開采區主要分布在陳村、王莊村、什林村、瓦殿梁村、后干節村等地??偙S匈Y源量3800萬噸,遠景資源量2億噸。
耐火黏土主要集中在團柏—陳村一帶,資源量1316.14萬噸,該地區現處于郭莊泉域重點保護區范圍內。
建筑用砂分布于李曹鎮王家嶺村、紅砂嶺一帶,為巖石風化砂。
矽線石主要分布在峪里村、大南坪、正南溝一帶,遠景資源量200萬噸,尚未開發。
長石、石英巖分布于我市東北部青崗坪、梨灣村一帶,目前探明資源量1381萬噸,尚有多處預查礦點,潛在資源十分可觀。
我市境內礦產資源除煤炭資源勘查程度較高外,其余礦種地質勘查程度普遍較低。
煤炭資源主要分布于我市中西部,地質勘查先后經歷過預查、普查、詳查、精查勘探工作,勘查面積約596平方千米,共涉及主要煤炭勘查區17個(達到勘探程度的11處,達到詳查程度的3處,達到普查程度的1處,達到預查程度的2處)。
我市現有鋁土礦、矽線石勘查區各1處,勘查程度為普查;耐火黏土資源勘查區1處,勘查程度為詳查;石灰巖勘查區2處,勘查程度分別為普查和詳查。
截至2020年底,開發利用的礦產主要有4種,分別為煤、石灰巖、建筑用砂和磚瓦用黏土,共有采礦權16處。
按礦種統計:煤礦5個,核定生產能力570萬噸/年,其中生產礦井4座,2020年采出量約282.4萬噸;石灰巖礦3個,證載生產規模25萬噸/年,其中生產礦山3座,2020年采出量約2.66萬噸;建筑用砂礦山企業6個,證載生產規模35萬立方米/年,其中生產礦山4座,2020年產量約0.965萬立方米;磚瓦用黏土礦2個,證載生產規模6萬立方米/年,2020年實際產量約0.604萬立方米。
按生產規模統計:大型礦山2個,中型礦山4個,小型礦山10個。
(一)霍州市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1.礦山地質災害:主要類型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縫,多發生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部分已經發生,有些則為地質災害隱患點。
2.含水層的影響與破壞:我市現有及關閉的10座煤礦礦區面積達216.27平方千米,采空區面積為68.1119平方千米,采空塌陷區面積達115.91平方千米,對含水層破壞嚴重。礦井開采對井田內上覆含水層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含水層大面積疏干,水位下降最大達100m,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造成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
3.地形地貌景觀與土地資源占用破壞:礦山開采對地形地貌的破壞有露天采場、固廢堆積及地貌裂縫和塌陷,全市地形地貌破壞點共476處,占用破壞土地529.9257hm2。
(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現狀
1.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結合各礦山開采特點和土地資源特點,針對廢棄場地,進行治理不穩定斜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新增飲水井、修復損毀道路、清理廢渣,場地平整、覆土、綠化等工作。截止2020年,已累計治理面積約117.6hm2。
2.生態修復措施及成效
通過持續開展礦山專項整治,對歷史非法采礦坑點、有證非煤礦山企業無序開采和歷史遺留的涉煤涉礦工程所造成的植被生態環境破壞情況,實施了分類修復治理。2020年,全市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413.56畝,有證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404.38畝。
(一)非煤礦產資源勘查程度偏低
我市煤炭資源的勘查程度較高,非煤礦產資源勘查程度較低,引導市場資金投入地質勘查較少,急需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提高非煤礦產資源勘查程度,如鋁土礦、石灰巖、耐火黏土、長石、砂巖等。
(二)非煤礦產資源開發程度小而散
目前,我市已開發的石灰巖、建筑用砂、磚瓦黏土等非煤礦產資源礦山規模均為小型,并且零散分布于中部及東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產業發展,資源優勢不能充分體現。部分礦產資源如建筑用砂、磚瓦黏土等開發利用不能滿足日常民生需求。
(三)礦產開發造成礦山地質環境脆弱
由于長期開采礦產資源,采空區不斷增大,采礦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增多,地表水疏干、矸石等廢渣占地等問題突出,以煤炭為主的礦業開發造成的礦山生態環境惡化及對水資源影響問題突出,嚴重影響著礦區生態和附近居民的生存環境。
霍州市再興石料廠、趙鑫石料廠和霍達石料廠3座礦山均以露天開采為主,礦業開發中形成大量裸露采面,且多為高陡巖質邊坡,恢復治理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費用高。
?
目前,我省正處于資源型經濟從成熟期到衰退期的演變階段,“十四五”期間礦產資源仍是重要的物質基礎,礦業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開發利用非煤礦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我市礦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面對礦產資源形勢與發展要求,我市將創新礦產資源的管理、利用模式,優化礦業布局和結構,促進全市發展大跨越、經濟大轉型;改變資源利用方式,由傳統礦業的開發模式向綠色礦業發展轉變,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運用經濟手段加快恢復治理市場化進程,實現建設工業強市、旅游大市、物流旺市、宜居新市、人文名市“五個大市”的戰略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
第二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霍州市礦產資源的特點,服務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兩個大局,加強調控,優化資源配置。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目標,轉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方式,推進全市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礦產資源產業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
一、與上級規劃相銜接原則
本《規劃》以《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及《臨汾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為基礎,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進行編制?!兑巹潯啡娣纸饴鋵嵣霞壱巹澞繕巳蝿眨瑢σ婪▽徟芾砗蜕霞壸匀毁Y源主管部門授權審批管理礦種的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作出了具體安排,同時與我市其它有關規劃相互對應、相互銜接。
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原則
資源勘查開發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以國家緊缺資源、國民經濟建設需求大的礦產為找礦突破點,加強礦產資源勘查,提高后備資源量,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
三、調控總量合理利用原則
科學制定重要礦產資源開采總量,指導礦業權合理設置,調整、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與布局,轉變開發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嚴格勘查、開發準入,整頓和規范礦業秩序,推進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
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
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到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及管理的全過程,統籌協調好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綠色勘查開發、建設和諧礦區為目標,調整、優化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布局與結構,加強礦山生態保護恢復工作,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
?
一、2025年規劃目標
(一)礦產資源勘查目標。根據省、市規劃的安排部署,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積極配合各地勘單位開展工作,完成煤、煤層氣、鋁土礦、石灰巖等勘查項目,提高礦產資源儲量級別和保證程度。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目標。落實好臨汾市規劃分解我市的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控制我市磚瓦用黏土開采總量,開發利用布局與結構進一步優化,礦山規?;s化程度明顯提高。
專欄1 ?霍州市規劃主要指標表
類 別 | 指標名稱(單位) | 2025年指標 | ||
礦產資源 勘查 | 新增查明資源儲量 | 煤(億噸) | 0.2 | |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 主要開采礦種年開采總量 | 煤(萬噸) | 700 | |
石灰巖礦(萬噸) | 80 | |||
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礦業發展 | 礦山數量及大中型礦山比例 | 礦種 | 礦山數量(個) | 大中型礦山比例(%) |
煤 | 5 | 100 | ||
石灰巖 | 4 | 95 | ||
綠色礦山 | 大中型礦山 | 95% | ||
小型礦山 | 20% |
(三)綠色礦山建設目標。規劃期內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生產礦山要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加快改造升級,限期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到2025年,全市大中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創建率力爭達95%,小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創建率力爭達20%。
(四)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目標。規劃期內,建立健全市礦山企業監測體系,部署建設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到2025年,通過對重點礦區實施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使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基本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恢復治理工作,實現礦山地質環境根本好轉。
(五)礦政管理與服務水平目標。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水平,搭建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監督于一體的礦產資源管理載體,全面推行審批事項省、市、縣三級聯辦,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2035年展望
建立健全穩定開放的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格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利用空間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現代礦業市場體系全面建立,礦政管理機制更加完善,礦業實現全面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礦業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
?
?
一、勘查調控方向
承接省、市級規劃,全力支持各地勘單位進行煤、煤層氣、鋁土礦、石灰巖、耐火黏土、長石、砂巖、地熱等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
加大財政資金對煤層氣、地熱等清潔能源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資源保障程度;鼓勵無礦權重疊的煤炭礦業權人依法申報煤層氣探礦權進行勘查。煤炭勘查必須對煤層氣、煤下鋁等共伴生資源進行綜合勘查。
二、開采調控方向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開發、協調發展、開采規模與儲量相適應”的原則,進行有序開采。以規?;⒓s化、綠色開發為主導,鼓勵開采煤層氣等短缺礦產和優勢礦產;限制開采高硫煤、高灰煤、低發熱量煤炭資源;有計劃開采鐵礦、鋁土礦;禁止將優質石灰巖、白云巖等作為普通建筑石料開采;禁止開采可耕地用陶瓷土、磚瓦黏土,禁止在河道內開采建筑用砂;合理有序開發建筑石料用灰巖等非金屬礦產資源。
在煤層氣分布區內,必須對煤層氣進行綜合勘查綜合開采,加快推進煤層氣的開發利用。推進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實現煤炭資源的就地轉化,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
?
我市重要礦產資源為煤炭、煤層氣、鋁土礦、建筑石料用灰巖、石英巖、長石、砂巖、矽線石等,煤炭資源主要分布于中西部,鋁土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建筑石料用灰巖、長石、石英巖、砂巖等主要分布于東部。
一、中部地區
我市中西部地區為臨汾煤炭基地的主要產煤區,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發揮煤炭、煤層氣等產業發展優勢,建設能源、煤化工基地,積極融入山西南部經濟圈,加強與周邊縣市的交流與合作,建設“煤、電、氣、化”綜合能源產業基地。在產業重點發展區域,可采取差別化管理,促進區域內礦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發展大型礦山企業,推進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吸引企業向產業區集中,優化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二、西北部地區
鋁土礦勘查開發主要位于我市西北部與靈石縣、汾西縣交界處一帶,要積極推進該區域鋁土礦資源的勘查開發,落實國家能源資源基地建設。
三、東部地區
我市三教鄉、李曹鎮一帶,可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石灰巖、長石、砂巖等,主要用于建筑材料。要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等控制線,合理規劃開發布局,推進規?;⒓s化開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延長產業鏈,保障民生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第三節??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
?
根據上級《規劃》,結合全市礦產資源特點,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總體布局。全面落實國家能源資源基地、國家規劃礦區建設,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增強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落實重點勘查區、勘查規劃區塊,優化區內探礦權設置,鼓勵和引導商業性勘查投入。落實重點開采區、開采規劃區塊,推進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優化砂石土類礦山布局。
一、落實總體布局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指導和約束作用,落實“三區三線”管控要求,推進生態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發展,科學劃分各類規劃分區。
(一)能源資源基地建設
根據省級規劃,我市全市域被規劃為晉中煤炭基地,西北側與汾西縣、靈石縣交界處規劃為山西汾西-孝義鋁土礦基地。
專欄2 ?霍州市能源資源基地表
序號 | 編號 | 名稱 | 所在行政區 | 主要礦種 | 面積(km2) |
1 | NY001 | 晉中煤炭基地 | 霍州市全域 | 煤 | 765.488 |
2 | NY002 | 山西汾西-孝義鋁土礦基地 | 師莊鄉、退沙辦 | 鋁土礦 | 20.188 |
(二)國家規劃礦區
根據省級規劃,我市東北部被規劃為汾西煤炭國家規劃礦區,南部被規劃為霍州煤炭國家規劃礦區。
專欄3 ??霍州市國家規劃礦區表
序號 | 編號 | 名稱 | 所在行政區 | 主要礦種 | 面積(km2) |
1 | GK001 | 汾西煤炭 國家規劃礦區 | 三教鄉、師莊鄉、退沙辦、白龍鎮、大張鎮、鼓樓辦 | 煤 | 163.207 |
2 | GK002 | 霍州煤炭 國家規劃礦區 | 白龍鎮、辛置鎮、陶唐峪鄉、南環辦、大張鎮、李曹鎮 | 煤 | 106.710 |
(三)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
根據省級規劃,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白龍煤礦儲備區、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團柏煤礦儲備區為省規劃劃定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區。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原則上禁止開發,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外部條件變化和國家戰略需求,經嚴格論證和相應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轉化為開采礦區,進行有序開發,同時要加強對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區的保護和監管,防止被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壓覆或人為破壞。
專欄4 ??霍州市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區表
序號 | 編號 | 名稱 | 級別 | 所在行政區 | 主要礦種 | 面積(km2) |
1 | ZB001 | 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白龍煤礦儲備區 | 省級 | 白龍鎮 鼓樓辦 | 煤 | 29.665 |
2 | ZB002 | 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團柏煤礦儲備區 | 省級 | 白龍鎮 辛置鎮 | 煤 | 3.812 |
二、嚴格落實勘查開采規劃分區
(一)重點勘查區
結合省級規劃和市級規劃,我市需落實重點勘查區2個,其中鋁土礦和煤層氣勘查區各1個。
專欄5 ??霍州市礦產資源重點勘查區表
序號 | 編號 | 名稱 | 所在行政區 | 主要礦種 | 面積(km2) |
1 | KZ001 | 靈石—霍州鋁土礦 重點勘查區 | 師莊鄉 退沙辦 | 鋁土礦 | 47.373 |
2 | KZ002 | 霍西礦區 | 霍州市全域 | 煤層氣 | 765.488 |
(二)勘查規劃區塊
結合省級和市級規劃,我市需落實勘查規劃區塊6個,其中煤炭2個(山西省霍西煤田霍州馮村煤炭勘查,面積33.505km2;山西省霍西煤田霍州市張望煤炭勘查,面積78.411km2)、石灰巖1個(山西省霍州市龍虎溝村石灰巖礦普查,面積2.1742km2)、長石1個(山西省霍州市南橋溝村長石普查,面積0.8556km2)、砂巖1個(山西省霍州市皇家墳村砂巖礦普查,面積1.3663km2)、建筑用砂1個(山西省霍州市東坡村建筑用砂普查,面積2.6061km2)。
管控措施: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只設置一個勘查主體,除國家規定的協議出讓情形外,一律以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出讓前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避讓各類禁止開采區,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綠色勘查、保護生態。
(三)重點開采區
結合省級和市級規劃,我市需落實重點開采區2個,其中鋁土礦開采區1個,煤層氣開采區1個。
專欄6 ??霍州市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表
序號 | 編號 | 名稱 | 所在行政區 | 主要礦種 | 面積(km2) |
1 | CZ001 | 靈石—霍州鋁土礦重點礦區 | 師莊鄉、退沙辦 | 鋁土礦 | 47.373 |
2 | CZ002 | 霍西礦區 | 師莊鄉、退沙辦、白龍鎮、辛置鎮、陶唐峪鄉、南環辦、鼓樓辦、開元辦、北環辦、大張鎮、李曹鎮、三教鄉 | 煤層氣 | 467.626 |
(四)開采規劃區塊
結合省級和市級規劃,我市需落實開采規劃區塊6個,石灰巖1個(后干節村),長石1個(桃疙瘩村),砂巖2個(關家梁、王家嶺村),建筑用砂2個(峪里村、周家灘)。根據資源稟賦、開發利用條件和現狀,為保障民生建設,我市規劃本級審批發證礦種開采規劃區塊5個,其中建筑用砂3個(關家崖村、前干節村、柏樂村),磚瓦用黏土2個(三孔窯村、退沙村)。
管控措施: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只設置一個開采主體,除國家規定的協議出讓情形外,一律以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出讓前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避讓各類禁止開采區,共伴生礦產一起出讓,符合最低開采規模準入條件。
(五)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
結合省級和市級規劃,引導全市砂石礦實現集中開采、規模開發、綠色利用,我市需落實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1個,涉及礦種主要為砂巖,具體見專欄7。
專欄7 ??霍州市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表
序號 | 編號 | 名稱 | 所在 行政區 | 面積(km2) | 已設 采礦權數量 | 規劃投放(設置)采礦權數量 | 開采 礦種 | 擬放時序 |
1 | CS001 | 霍州市集中開采區Ⅰ | 李曹鎮三教鄉 | 6.8494 | 1 | 3 | 砂巖 | 2026-2035 |
管控措施:一是按年度計劃投放采礦權;二是最低開采規模不低于15萬立方米/年;三是礦山嚴格按照“礦山開發治理方案”組織開采、治理、恢復,做到邊開采、邊治理,表土及廢石剝離要分層堆放,土地復墾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恢復原狀。
?
?
第一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
?
圍繞國家和省、市產業政策,結合我市經濟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礦產資源開發強度。落實省、市級規劃分解開采指標,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產業結構,對全市主要開采礦種設定約束性與預期性總量調控指標。
按照“先采氣,后采煤”的原則,以穩產高產和增儲擴能為目標,積極推進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煤礦生產礦山煤層氣的抽取利用,提高煤層氣利用率。
到2025年,全市煤礦礦山控制在5家左右,煤炭產能控制在700萬噸/年以下。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量控制在80萬噸/年左右,礦山數控制在4個以內。長石、石英巖開采量控制在10萬噸/年左右,礦山數控制在1個以內。砂巖開采量控制在40萬噸/年左右,礦山數控制在2個以內。磚瓦用黏土開采量控制在25萬立方米/年左右,礦山數控制在2個以內。建筑用砂開采量控制在60萬立方米/年左右,礦山數控制在6個以內。
壓減小型礦山數量,提高集約化、規?;_采能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提高資源利用率。預計到2025年,全市大中型礦山占比達到70%以上。
?
第二節??優化開發利用結構
?
新建礦山要符合國家和省生態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嚴格執行礦山開采最低規模要求及開采規劃區劃設置的準入條件,杜絕亂采濫挖。重點培育大中型骨干礦山企業,加強技術改造,促進綠色開發和轉型升級。
一、鼓勵企業調整礦產品結構
鼓勵礦產開采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礦產品結構,促進單一產品向配套產品、高耗能產品向低耗能產品的轉化,調整礦產品結構,增強礦產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和產品鏈,提高礦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大力發展選礦和深加工技術,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和先進、適用的采、選及精深加工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礦業。
二、推進煤炭資源開發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煤炭大型礦井建設項目要與煤炭洗選、延伸加工、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同步實施,其它礦井要集中建設群礦型大型洗(選)煤廠與重載列車相配套的快速裝運系統,實現煤炭集中洗選、集中裝運;煤炭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要與煤礦和洗(選)煤廠建設統籌考慮,采取園區集中布置,焦化、發電、氣化、液化、建材及其它項目同時入園,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綜合治理。要依托大集團建設新型煤化工基地,加快煤化工園區和項目建設,以規?;⒓s化、信息化的全新方式推動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要推進煤電一體化,積極發展新能源,堅持采煤采氣一體化、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則,推動全市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推進礦產品集約化,延長產業鏈條
非金屬礦產要加強深加工產品的研制、開發,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大力發展節能、綠色、環保材料產業。開拓非金屬礦產新的應用領域,顯著提高非金屬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延長礦產品產業鏈和產品鏈,發展精、特、優、尖及環保產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
第三節??嚴格規劃準入管理
?
一、綠色勘查
樹立綠色環??辈槔砟?,嚴格落實勘查施工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切實做到依法勘查、綠色勘查。
要把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貫穿于地質勘查項目立項、設計、實施和驗收全過程、各環節,嚴格執行綠色勘查標準規范,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程度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
二、開采規模
落實省、市規劃劃定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實施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準入制度,提倡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礦山的規模效益,新建礦山開采規模不得低于最低開采規模要求。
新建煤礦不得低于120萬噸/年;鋁土礦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30萬噸/年以上;建筑用石灰巖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50萬噸/年以上;建筑用砂巖最低開采規模不得低于10萬噸/年,建筑用砂最低開采規模不得低于6萬立方米/年,磚瓦用黏土最低開采規模不得低于6萬噸/年。
三、開發利用
資格準入:嚴格按照國家礦業權出讓規定出讓采礦權,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相關條件,嚴格限制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或失信記錄的采礦權申請人參與交易活動。
空間準入: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簡稱三線),在禁止開采區內不得新建礦山。開采區內采礦活動嚴格遵照管控要求。禁止在重要交通干線兩側一定范圍內及重要河道兩側各一定范圍內采礦。
環境準入:環保設施要與礦山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礦山應編制經主管部門批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礦山開發治理方案等。
技術水平:申請開采礦山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礦種規定的技術準入條件。禁止采用落后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和選礦技術,嚴格執行國家《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鼓勵、限制和淘汰技術目錄》和山西省《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目錄》。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保障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
安全準入:新建礦山需滿足安全生產準入條件,區域內控制采礦權年均投放數量,礦山間需保持足夠的安全生產距離,安全設施應當與礦山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經有關部門審查、驗收通過。
?
?
第一節??綠色礦山建設
?
一、綠色礦山建設總體目標
強化綠色理念在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過程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按照“新建礦山要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到要求”的總體目標,發揮我市已有的3個省部級綠色礦山的示范作用,推動其他符合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礦山企業,積極申報綠色礦山,爭取早日納入綠色礦山名錄。
規劃期內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生產礦山要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加快改造升級,限期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到2025年,全市大中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創建率力爭達95%,小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創建率力爭達20%。
二、積極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
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主體、公眾參與、共同推進”的原則,大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由點到面、集中連片,整體推動綠色礦業發展,做好試點示范,顯著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有效保護礦山環境,提升礦區土地復墾水平,促進礦山企業與地方和諧發展。
三、完善綠色礦山建設激勵約束機制
根據六部委《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對綠色礦山企業在用地方面提供支持和優惠政策。
將綠色礦山建設所需項目用地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或調整,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保障新建、改擴建綠色礦山合理的新增建設用地需求。
采礦用地依法辦理建設用地手續后,可以采取協議方式出讓、租賃或先租后讓的方式供地。采取出讓方式供地的,用地者可以依據礦山生產周期、開采年限等因素,在法定最高出讓年限內,靈活選擇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實現彈性出讓,并可按規定在土地出讓合同中約定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
支持綠色礦山企業及時復墾盤活存量工礦用地,并與新增建設用地掛鉤。將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與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礦區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工作統籌推進,在符合規劃和生態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將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進出平衡。
加強監管,獎優罰劣。各部門要做好日常監督管理,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不定期對納入綠色礦山名錄的礦山進行抽查,綠色礦山企業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綠色礦山建設成效明顯的,要研究制定獎勵激勵措施;對工作不力的明確懲罰措施;對未履行綠色礦山建設任務的,相關部門按規定及時追究相關責任。
?
第二節??礦區生態保護修復
?
一、新建礦山
嚴格礦山準入條件,新建礦山制定從生產到閉坑礦區生態保護修復的全面規劃,形成“采前有規劃,過程能控制,采后可修復”準入制度。在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要進行合理規劃和綜合治理,把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達到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目的,因地制宜構建科學的環境保護體系,制定科學的建設和開采方案。
樹立綠色環保的觀念,規范礦區建設,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保護生態平衡。合理確定礦山環境保護規劃分區,對礦山環境綜合治理進行近期、中期、遠期綜合治理的合理分區。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既要統籌兼顧全面治理,又要突出重點,采取科學、經濟合理的方法,分輕重緩急逐步完成。
禁止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的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采項目,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礦。
二、生產礦山
加強源頭控制,預防和控制相結合,生產礦山必須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義務,嚴格落實礦山開發治理方案要求,按照“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對礦山環境問題和占損土地進行治理恢復。
嚴格閉坑礦山的管理。停采或關閉的礦山、采坑,必須履行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有關規定,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全面履行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責任。
落實礦山環境恢復責任制,強化對采礦權人主體責任的社會監督和執法監管,檢查結果定期向社會公示。規范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使用,完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制度。強化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加強監測力量,加快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
三、廢棄礦山
查清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底數,科學編制修復規劃,把歷史遺留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履行治理義務,申請上級財政給予必要支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到2025年,歷史遺留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率達到100%。
四、礦山生態重點保護修復
加大閉坑礦山、廢棄礦山(礦井)、政策性關閉礦山和國有老礦山歷史遺留環境問題的治理力度,優先安排代表性強,社會、環境、經濟效益明顯的礦山恢復治理工程。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及技術上的可行性,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和輕重緩急,統籌規劃,合理部署,分近期(2021-2025年)和遠期(2026-2035年)兩個階段開展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協調統一。
根據我市礦山重點治理工程確定原則,結合山西省總體規劃,確定全市礦山治理重點工程7項。
(一)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辛置煤礦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2615.5hm2。
(二)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李雅莊煤礦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2325.9hm2。
(三)霍州煤電集團紫晟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275.1hm2。
(四)山西霍州力拓煤業有限公司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226.0hm2。
(五)霍州市趙鑫石料廠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4.8hm2。
(六)霍州市再興石料廠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5.5hm2。
(七)霍州市霍達石料廠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治理面積3.2hm2。
主要礦山環境問題為礦山地質災害、含水層的影響與破壞、地形地貌景觀與土地資源占用破壞等方面。其中,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裂縫、地面塌陷,地形地貌景觀與土地資源占用破壞主要有露天采場、固廢堆積及地貌裂縫和塌陷等,主要治理任務為道路維修、裂縫填埋、削方減載、護坡、排水、填埋復墾、村莊搬遷工程、矸石利用與綠化等。
要加強對治理區的監管,防止礦山地質環境進一步破壞,切實做好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治理資金,分步驟、按計劃地開展治理工作。
第六章??規劃保障措施
?
《規劃》落實了上級規劃的主要任務、指標、分區和政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相關行業發展規劃要與本《規劃》做好銜接。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對重要礦種、重點礦區、大中型礦產地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充分發揮規劃對資源配置的統籌和調控作用。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
各鄉鎮(街道)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將《規劃》的實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規劃,維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正常秩序;要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調控、勘查開發布局與結構調整、節約與綜合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主要規劃目標納入目標體系管理,逐年進行業績考核,確?!兑巹潯纺繕隧樌麑崿F。
二、落實并實施重大工程,保障規劃任務的順利完成
落實并實施省、市規劃確定的重大勘查項目,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國家財政重點支持戰略性礦產勘查和重要礦產資源儲備與保護。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保障能源資源基地建設、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等項目實施。
三、健全完善規劃評估調整機制
健全與完善規劃評估調整機制,實行年度報告制度和統計分析制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分析,按時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工作,為規劃管理決策和規劃調整修編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嚴格規劃調整和修編的程序,對規劃調整和修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等進行評估和論證,凡涉及勘查開發方向、規模、布局等原則性修改的,須報原審批機關批準。
四、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
嚴格制度管理,加強對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將規劃執行情況列為自然資源執法監察的重要內容。以國家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宏觀指導、調控為前提,嚴格審查礦業權申請人的資質條件和開發利用方案,充分發揮規劃在規范礦業權市場中的重要作用。嚴格審查礦產資源勘查、開采、保護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項目,礦業權的審批、出讓、變更和延續等必須符合規劃,對不符合規劃的項目,不得批準立項,不得審批,不得頒發礦業權許可證,不得批準用地。
五、提高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
深入應用和持續拓展政務辦公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綜合監管平臺網絡建設,全面提升資源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信息化集成,推動自然資源信息化再上新臺階。
建立完善全市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以及實施礦業權審查、規劃分區管理、規劃成果管理、查詢統計、分析和輸出、輔助決策和評價功能的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規劃管理水平,促進規劃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
第七章??附則
?
本《規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由霍州市自然資源局負責解釋。
主辦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單位: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07003720號 網站標識碼:141082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霍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