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單位: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07003720號 網站標識碼:141082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霍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發布機構: | 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索 引 號: | |
標 題: | 霍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成文日期: | 2023-09-27 |
文 號: | 霍政發〔2023〕12號 | 發布日期: | 2023-09-28 |
主題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主 題 詞: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晉政發〔2022〕27號)、《臨汾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臨政發〔2023〕5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霍州氣象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構建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民生改善等提供堅強的氣象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形成與霍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具有霍州特色的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保護生命安全、賦能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服務生態良好的支持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到2035年,霍州氣象科技水平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實施“氣象+”賦能行動,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和服務霍州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碳達峰碳中和氣象支撐、人工影響天氣、生態環境氣象保障等領域服務效益大幅提升,氣象綜合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1.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落實國家、省、市氣象科技發展規劃,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氣象深度融合應用,提升智慧氣象科技支撐能力。深化氣象與農業、自然資源、旅游、生態環境及科研院所之間跨部門聯合科技創新,形成“產學研用”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圍繞氣象發展需要,聯合攻關共性關鍵技術。健全氣象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管理制度,建立以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出為導向的成果分類評價制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大力促進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服務保障協同發展,提升氣象科技支撐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教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生態環境分局等單位)
2.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加大優秀年輕干部橫向、縱向交流掛職力度,積極參加教育培訓,儲備優秀后備干部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將氣象人才培養納入教育培訓體系予以支持,努力建設高水平的氣象預報、氣象服務、氣象監測、信息技術和業務支撐等五支重點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全方位開放合作,推動氣象行業內、部門間、氣象與相關行業間的技術、平臺、人才和項目合作交流。通過聯合培養、協同創新,加快培育具有高水平專業素養和業務科研能力的氣象人才,培育基層氣象預報服務首席專家和綜合氣象業務技術帶頭人。(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委組織部、市教科局等單位)
(二)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3.提升氣象監測精密度。發展綜合、智能、協同觀測業務,優化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完成霍州國家基本氣象站遷建和大氣電場觀測站建設任務,升級現有10個老舊自動氣象觀測站。提高中小尺度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實施“臺站提質”行動,提升基層氣象臺站綜合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能力。強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深化社會化氣象觀測應用,推動通信鐵塔、電塔、智能桿等城鎮基礎設施搭載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推進物聯網觀測站建設。(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水利局、市應急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等單位及各鄉鎮、街道)
4.提升氣象預報精準度。充分運用氣象綜合預報預測分析平臺及短時、臨近災害性天氣預報系統,提升預報預警準確率,增加預警提前量。建立并完善實時快速滾動更新的高水平智能化短時臨近預報業務,實現災害性天氣、高影響天氣的全過程監測和實時預警。加強區域數值預報模式產品解釋應用,逐步形成“三個1”(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的精準預報能力。升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傳播網絡,充分發揮新媒體和社會傳播資源作用,推進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靶向發布。(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工信局、市融媒體中心等單位)
5.提升氣象服務精細度。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強化氣象、自然資源、應急、水利、交通等部門預警信息共享聯動,健全重大災害預警信息“叫應”機制。發展氣象信息服務產業,提升氣象信息化水平,升級氣象通信網絡帶寬,完善氣象信息系統、數據安全系統等基礎設施,推進氣象深度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氣象信息全領域高效利用。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統一氣象服務數據出口、推進業務系統集約整合并融入氣象大數據平臺。(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融媒體中心、中國移動霍州分公司、中國聯通霍州分公司、中國電信霍州分公司等單位)
6.健全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進一步壓實氣象災害防御責任,將氣象災害防御融入全市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建立重大災害性天氣停工停課停業制度,形成部門預案無縫銜接、依預案積極行動、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和再傳播制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7.提升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水平。充分運用霍州市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定期修訂城區暴雨強度公式,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城鄉內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加強對氣象相關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監管機制,將防雷、人工影響天氣等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安全生產考核、綜合執法檢查體系,全面落實氣象相關安全管理措施。(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市教科局等單位)
8.提高專業氣象服務供給能力。拓展服務業“智慧氣象+”融合應用新場景新業態。加強交通氣象預報預警能力,建設交通氣象監測站,開展分災種、分路段、分線路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聯合電力部門,建設霍州輸電線路氣象觀測站,合作開展“電力+氣象”服務,發揮氣象在電力安全穩定運行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依托“中國天然氧吧”金字招牌,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氣象”融合發展機制,打造生態涵養特色氣象優質資源品牌,促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旅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體局、市能源局、國網霍州市供電公司等單位)
9.加強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推動建設公共氣象服務優化工程,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和財政保障體系,落實政府購買公共氣象服務制度,建成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化氣象服務體系,形成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打造“霍州氣象”公眾氣象服務品牌,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推進各類媒體氣象信息全接入。將氣象科普工作納入霍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將氣象災害防御科學普及納入綜合科普體系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至少接受一次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打造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社會公眾防災避險和自救互助能力。將氣象服務全面融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探索建立保障城市供水供電供氣、防洪排澇、交通出行等職能管理的氣象服務系統,打造霍州特色的城市氣象服務模式。(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科局、市科協、市融媒體中心等單位及各鄉鎮、街道)
10.增強農業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圍繞全市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需求,打造高標準農田氣象服務示范區。實施高標準農田氣象保障提升工程,新增1個農業氣象觀測站,1套智慧農業氣象監測系統,加快提升氣象監測預測保障能力,提高糧食全產業鏈氣象保障水平。為霍州農業生產布局調整和“特”“優”農業發展提供氣象服務,開展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打造“氣候好產品”等系列國家氣候標志品牌。加強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持續做好“一縣一業”氣象服務。(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
11.提升生態文明氣象保障能力。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布局森林、農田、河流、城市、大氣等多類型生態觀測系統。新建2個聚能燃氣炮作業點,構建聚能燃氣炮消減霧霾作業體系,健全大氣邊界層監測預報服務。加強氣象、生態環境等部門間會商研判,聯合開展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工作,提升重污染天氣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氣象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分局、市應急局等單位)
13.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協調機制,加強統籌和指揮調度,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完善應急預案,為人工影響天氣提供人員、資金和基礎保障。推進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工程建設,建設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作業站點2~3個,增加火箭、高炮、煙爐等作業裝備,更新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車輛,充分利用人影超級站觀測數據,開展人影作業條件的臨近時段分析,依托微波輻射計、風廓線雷達、云雷達等數據選取最佳作業時段完成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建立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科學試驗基地。探索無人機等作業新方式,開展“全方位、全時段、全覆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責任單位: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強化資金保障。要進一步落實雙重計劃財務體制,統籌中央和地方資金,切實加大對氣象高質量發展事業的支持力度,落實好氣象干部職工依規足額享受當地政策,并建立可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為氣象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強化開放融合。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氣象重點領域改革。推進氣象與應急、農業農村、工業、水利、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能源、教育、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發展,形成發展合力。
霍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主辦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單位:霍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07003720號 網站標識碼:1410820001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霍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